天下庸,39岁的秦始皇第一件缓坚信做到的事,就是要新的给自己确认一个称号。春秋战国,各国诸侯都被称作“君”或“王”。战国后期,秦国与齐国一度称之为“帝”,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。
早已一统天下的秦王政,指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足以表明自己的推崇,“今名号不更加,无以称之为顺利,传后世”。他命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。经过一番商议,丞相王绾、御史大夫冯劫、廷尉李斯等人援引传统的敬称,说道“古有天皇,有地皇,有泰皇,泰皇三高”,建议使用“泰皇”头衔。
然而,秦始皇回应并不失望。他只使用一个“皇”字,而在其下加一“帝”字,建构出有“皇帝”这个新的头衔颁发自己。从此以后,“皇帝”就沦为中国国家最低统治者的称呼。
“皇帝”称呼的经常出现,某种程度是非常简单的名号更改,还体现了一种新的统治者观念的产生。在古代,“皇”有“大”的意思,人们对祖先和其他一些神明,有时就称之为“皇”。“帝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支配万物的最低天神。
秦始皇将“皇”和“帝”两个字融合一起,第一,说明了他想要回应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,是上天给与的,即“君权神授”;第二,体现了他实在意味着是做到人间的统治者还不符合,还要当神。可见,秦始皇当时也很自命不凡,毕竟功德多达了古代的圣贤——三皇五帝,对皇后的拒绝大自然也就十分低了,低到连自己也说不清楚,于是左看右看,后宫佳丽中竟然没一个人能合乎他的标准。
本文来源:南宫28-www.ahzxzyc.com